初創企業如何在疫情中突圍
預計閱讀時間:4分鐘
新冠疫情影響全球經濟,由貿發區於2020年進行的調查顯示,初創企業預期來自非本地市場的業務市場佔有率上升速度不快,或跟新冠肺炎疫情及全球需求疲弱有關。其中三分之二受訪企業認為疫情導致負面影響,包括客戶削減開支、消費意欲下降等,近兩成更明確表示疫情已影響業務擴展計劃,有些尋找海外客戶遇困難。但與此同時,疫情亦令企業營運模式改變,不少企業利用科技以減低疫情帶來的影響,同時更奠定電子商貿在市場的地位。市民的日常生活,工作,以致社會運作,商業活動,也是由科技主導,而疫情進一步加快數碼化,自動化及人工智能的步伐,為一些行業帶來新商機,包括金融科技,電子商貿、專業及顧問服務、資訊科技、設計及市場營銷。
市民因疫情亦改變使用金融服務的方式,自動櫃員機和現金使用率的大為降低,金融機構分行的營運時間相應作出調整,金融機構數碼化為大勢所趨。當中同時衍生更嚴重的網路安全和詐騙問題,令企業更重視防護措施,提供資訊安全服務的企業因而受惠。
調查顯示初創數目每年遞增
企業和市民增加數碼活動,促使一些行業如電子商貿的初創數字增加,連帶影響管理業和物流業的發展。疫情亦加快遙距和網上學習活動,推動教育科技業務。資料顯示,2021年與教育科技相關的初創公司數目,較前一年增加27%。有教育平台提供一對一網上補習服務,以應付因疫情而實施的停課、社交距離措施,提供24小時服務,突破傳統補習時間規限,亦打破地域界限,在香港以外設立據點。
根據投資推廣署於2021年跟69家共享工作空間、企業孵化器和加速器營運商合作,就初創企業進行的網上問卷調查顯示,初創公司的數目每年遞增,2017年有2200多間,翌年增至2600多間,增幅達百份之十八;2019年增幅最多,高達兩成至3100多間。但2020年增幅減少,為百份之六,有3300多間,2021年增加百份之十二,至3700多間。由2017年至2021年五年間,初創公司多了1500多間,增幅接近七成。租金相宜的共享工作空間、企業孵化器和加速器營運商錄得增長,均有利初創公司的發展。3700多間初創公司中,數目最多的行業為金融科技,共472家。在云云三千多間公司之中如何突圍而出,以下是不可不知的事項。
突圍而出: 不可不知的六大事項
1)清晰界定獨特賣點和價值主張
- 訂立業務的竹核心價值和理念,舉例說,標榜創新、啟發性或安全可靠,均有助在市場上突圍,建立品牌識別,讓客戶清楚你跟對手的分別。
- 堅持個人獨特性,切忌人做你又做。
- 要令客戶知道閣下提供的產品和服務,可令他們取得超值效益
- 每間公司必須有其獨特的價值主張,在建構簡單清晰的主張時,要掌握需求,解決方案,效益成本
- 比例和競爭對手資訊。
2) 知己知彼
- 須做資料搜集,調查研究,利用網上提供的大量資訊,如google、社交媒體、網誌,傳媒去了解市場和所屬地區情況,包括相類業務的對手。
- 評估對手的優點缺點,再設定自己位置。 以評估對手的態度,真誠評估自己業務優劣之處。
- 清楚專長是那一方面,是價錢相宜?高科技?抑或方便快捷?說服投資者你勝人一籌。 但切記賣的是閣下的強項,不要矮化品牌或胡亂減價。
3) 重點出擊
- 切勿提供太多服務,專注發展專長項目。需知很多初創均提供相近的產品和服務,單純優質並不足夠,要令客戶知道閣下跟其他企業的分別,不會將閣下跟對手混淆,要推廣獨特之處
- 服務須具體,若提供太多服務,客戶想找合作伙伴時反而難想起閣下,況且日後有需要時,閣下可隨時加碼。
4) 清楚顧客類別
- 為顧客層進行分析,用年齡、薪酬等去了解那一類顧客最需要閣下的服務,從此度新訂造產品和服務。
- 訂立目標顧客類別,可選多個類別,但謹記八二原則,即八成業務主要會來自閣下的兩成客戶,因此集中小部份閣下最能做得最好的層面,比分散服務多個類別的顧客更好。
- 投資者得悉有明確目標顧客,會更願注資。
5) 爭議性宣傳手法不一定負面
不少企業都採取穩陣態度行事,但有些品牌則反行其道,深明爭議話題可挑動情緒及反應,吸引大眾注意及參與,有助大眾認識閣下的品牌及分享資訊,增加曝光率。
6) 高質顧客服務及支援是王道
隨著時代轉變,無論產品或服務都要不斷更新,方能迎合顧客需求。顧客滿意服務,自然樂於分享正面評價。才會成為鐵粉。大眾亦傾向相信朋友的評價,不少消費者會根據朋友意見而作決定。良好的顧客服務,是客人會否再次光顧的關鍵。於2017年在新加坡成立、為企業提供數碼化管理服務的公司Sleek,提供一站式後勤支援服務,包括公司註冊、會計管理、核數及報稅服務等,至今已為來自逾115個地區、超過3500間初創公司,以及大中小企業提供服務,並於2019年把業務擴展至香港。